====== 《孙子兵法》 ======
{{:b_szbf.jpeg?100|}}
**内容提要**
《孙子兵法》又称《吴孙子兵法》、《孙子》、《孙武兵法》,孙武撰。孙武,生卒不详,字长卿,春秋末期齐国人,从齐国流亡到吴国,辅助吴王经国治军,显名诸侯,被尊为“兵圣”。
《孙子兵法》是现存最早的兵书,诞生已有2500年历史,早于克劳塞维茨《战争论》约2300年,凡十三篇,每篇皆以“孙子曰”开头,按专题论说,有中心,有层次,逻辑严谨,语言简练,文风质朴,善用排比铺陈叙说,比喻生动具体,如写军队的行动:“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难知如阴,动如雷震”(《军争篇》),既贴切又形象,且音韵铿锵,气势不凡,故刘勰称“孙武兵经,辞如珠玉”(《文心雕龙·程器》)。想来以作战的缜密思维为文章谋篇布局,对孙武而言如烹小鲜矣。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孙子兵法》继承和发展了前人的军事理论 ,把政治作为决定战争胜败的首要因素,归纳出战争的原理原则,举凡战前之准备,策略之运用,作战之布署,敌情之研判等,无不详加说明,巨细靡遗,周严完备,具有朴素的唯物辩证思想,二千年多来一直被视为兵家之经典,至今仍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毛泽东对《孙子兵法》推崇备至,而孙子所主张的智、信、仁、勇、严则成为中国军人的“武德”。
该书迄今最早的传世本为1972年山东银雀山出土的汉墓竹书《孙子兵法》,惜为残简,不能窥其全貌,经汉简专家整理小组整理,于1975年由文物出版社出版。现存最早的刻本为南宋孝宗、光宗年间的《十一家注孙子》本;又有《武经七书》本《孙子》,1935年中华学艺社影印。其注本以曹操注最早,《平津馆丛书》所收影宋本《孙吴司马法》中有《魏武帝孙子》。此后注家颇多,如清孙星衍的《孙子十家注》、朱墉的《武经七书·汇解》、夏振翼的《武经体注大全会解·孙子》,近人杨炳安的《孙子会笺》,今人吴九龙的《孙子校释》、吴如嵩的《孙子兵法新论》等。
《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是古代军事思想精华的集中体现。
《孙子兵法》既是一部兵书,有“用兵之法,全胜为上”这样的军事谋略;也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有“知彼知己,百战不殆”,“攻其无备,出其不意”这样脍炙人口的名言;还是一部指点做人做事的参考书,有“胜可知而不可为”这样的做事方法。
如今,《孙子兵法》已经走向世界。它也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世界军事史上也具有重要的地位。
===== 始计篇第一 =====
本篇论述的是能否进行战争的问题。
《孙子兵法》的第一篇,叫做『**计篇**』,这里的『**计**』不是『**计谋**』的意思,而是『**计算**』的意思。
**计篇原文全文**
> 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
> 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
>
> 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
>
> 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势者,因利而制权也。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
> 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
1. **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 『**译**』 | **孙子说:战争是国家的头等大事,关系着民众的生死,决定着国家的存亡,因此,不得不认真、谨慎的研究。** |
| 『**例**』 |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中记载,吴王故意考验孙武,挑选了180名宫女接受孙武训练,并由两名爱妃负责卒长之职。刚开始,纵使孙武三令五申表明军令如山,众宫女皆不理孙武的号令,两名爱妃作为卒长更大笑,于是孙武将卒长斩首,即便吴王阻止,孙武亦不理会。众宫女立即变得严肃起来,对军令绝对依从。吴王见爱妃被杀,非常生气,当下欲斩孙武,但为伍子胥所劝阻,吴王拜孙武为最高统帅。 |
| 『**评**』 | 正是因为孙武认为战争是关系到整个国家和百姓的生死存亡,才在训练时杀了吴王爱妃,告诉所有人,对于战事一定要有敬畏心,其实做任何事,我们都应该要有敬畏心,有了敬畏心,才会认真对待,不自大,不骄傲,《孙子兵法》把这句话放在第一篇的第一句,足见其重要性。 |
2. **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因此,必须通过敌我双方五个方面的分析,七种情况的比较,得到详情,来预测战争胜负的可能性。一是道,二是天,三是地,四是将,五是法。
3. **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
道,指君主和民众目标相同,意志统一,可以同生共死,而不会惧怕危险。
4. **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
天,指阴阳时节、寒暑交替、春夏秋冬四季等等。
5. **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
地,指地势的高低,路程的远近,地势的险要、平坦与否,战场的广阔、狭窄,是生地还是死地等地理条件。
6. **将者,智、信、仁、勇、严也。**
将,指将领足智多谋,赏罚有信,对部下真心关爱,勇敢果断,军纪严明。
7. **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
法,指组织结构,责权划分,人员编制,管理制度,资源保障,物资调配。
8. **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
对这五个方面,将领都不能不做深刻了解。了解就能胜利,否则就不能胜利。
9. **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
所以,要通过对双方各种情况的考察分析,并据此加以比较,从而来预测战争胜负。哪一方的君主是有道明君,能得民心?哪一方的将领更有能力?哪一方占有天时地利?哪一方的法规、法令更能严格执行?哪一方资源更充足,装备更精良,兵员更广大?哪一方的士兵训练更有素,更有战斗力?哪一方的赏罚更公正严明?通过这些比较,我就知道了胜负。
10. **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
将领听从我的计策,任用他必胜,我就留下他;将领不听从我的计策,任用他必败,我就辞退他。
11. **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
听从了有利于克敌制胜的计策,还要创造一种势态,作为协助我方军事行动的外部条件。
12. **势者,因利而制权也。**
势,就是按照我方建立优势、掌握战争主动权的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相应措施。
===== 作战篇第二 =====
作战篇阐述的是如何进行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