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百科

最具文化深度的古典国学百科网!

用户工具

站点工具


国学经典都有哪些

差别

这里会显示出您选择的修订版和当前版本之间的差别。

到此差别页面的链接

两侧同时换到之前的修订记录 前一修订版
后一修订版
前一修订版
国学经典都有哪些 [2021/11/02 05:08]
feet8396 [三、子部]
国学经典都有哪些 [2021/11/03 12:14] (当前版本)
feet8396 [二十六史]
行 1: 行 1:
 国学,又称“汉学”或“中国学”。狭义的国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现在一般提到的国学,是指以先秦经典及诸子学为根基,涵盖了两汉经学、魏晋玄学、宋明理学和同时期的古诗、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与明清小说并历代史学等一套特有而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因此,广义上,中国古代和现代的文化和学术,包括历史、思想、哲学、地理、政治、经济乃至书画、音乐、术数、中医学、星相、建筑、武术等都是国学所涉及的范畴。 国学,又称“汉学”或“中国学”。狭义的国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现在一般提到的国学,是指以先秦经典及诸子学为根基,涵盖了两汉经学、魏晋玄学、宋明理学和同时期的古诗、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与明清小说并历代史学等一套特有而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因此,广义上,中国古代和现代的文化和学术,包括历史、思想、哲学、地理、政治、经济乃至书画、音乐、术数、中医学、星相、建筑、武术等都是国学所涉及的范畴。
  
-一般国经典采取四部分类法,是分类中国古典典籍的方法分经、史、子、集四类这四类基本上囊括了中国古代的所有书籍,目前的分类方法,基本是按照《四库全》的分类来的+早在宋朝,南宋理家朱熹就从《礼记》中摘出《中庸》《学》两篇章断句加以注释论语》《孟子》合为“四书
  
-====== 一、经部 ======+而在汉以前,就有了孔子删定的“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后《乐》经亡佚。到汉朝时只剩下“五经”。汉武帝置“五经”博士,以后正式有了“五经”之称。 
 + 
 +这就是四书五经的由来。 
 +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的诸多文学作品当中,四书五经占据着相当重要的位置。四书五经详细的记载了我国早期思想文化发展史上政治、军事、外交、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史实资料以及孔孟等思想家的重要思想。 
 + 
 +由于朱熹注释的《四书》既融会了前人的学说,又有他自己的独特见解,切于世用;又由于以程颢、程颐兄弟和朱熹为代表的“程朱理学”地位的日益上升,所以,朱熹死后,朝廷便将他所编定注释的《四书》审定为官书,从此盛行起来,到元代延佑年间(1314年—1320年)恢复科举考试,正式把出题范围限制在朱注《四书》之内。明、清沿袭元制,衍出“八股文”考试制度,题目也都是出自朱注《四书》。《四书》不仅是儒学经典,还是每个读书人的必读书。在近代,《四书》还被编入小学、中学教科书。 
 + 
 +====== 1.四书五经 ====== 
 + 
 +{{:四书五经.jpeg?200|}} 
 +===== 四书 ===== 
 + 
 +| **序号** | **书名** | **年代及作者** | **提要到与导读**                                             | **阅读** | 
 +| 01       | 《大学》 | 春秋           | 儒家散文,儒家经典《四书》之,原是《礼记》第四十二篇。     | 全文     | 
 +| 02       | 《中庸》 | 战国           | 儒家经典的《四书》之一。原是《礼记》第三十一篇。             | 全文     | 
 +| 03       | 《论语》 | 春秋           | 《论语》是孔子言行为主的言论汇编,儒家经典《四书》之一。     | 全文     | 
 +| 04       | 《孟子》 | 战国           | 儒家经典《四书》之一,战国中期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 | 全文     | 
 + 
 +===== 五经 ===== 
 + 
 +| **序号** | **书名** | **年代及作者** | **提要到与导读**                                             | **阅读** | 
 +| 01       | 《诗经》 | 周             |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录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 | 全文     | 
 +| 02       | 《尚书》 | 春秋           | 原称为《书》,属于记言体,记载了上起尧、舜,下至春秋时期的宣示布告的讲话记录。 | 全文     | 
 +| 03       | 《礼记》 | 战国           | 儒家经典之一,是孔子学生及战国时期儒家学者解说《礼经》和“礼学”的文集。 | 全文     | 
 +| 04       | 《周易》 | 西周·姬昌      | 我国第一部哲学原典,原为古代占筮之书及其解说,由卦象、卦辞和爻辞三部分组成。 | 全文     | 
 +| 05       | 《春秋》 | 春秋           | 记述从鲁隐公元年到鲁哀公十四年间二百四十二年之历史,汉朝被尊为五经之一。 | 全文     | 
 + 
 +到了乾隆时期,在乾隆帝的主持下,由纪昀等360多位高官、学者编撰,3800多人抄写,耗时十三年编成了我国现存最大的一部官修丛书《四库全书》,据文津阁藏本,共收录3462种图书,共计79338卷(相当于《永乐大典》的3.5倍),36000余册,约八亿字。 
 + 
 +因此目前国学经典常常沿用《四库全书》的分类方法,采取四部分类法,是分类大部分中国古典典籍的方法,分经、史、子、集四类,这四类基本上囊括了中国古代的所有书籍,目前的分类方法,基本是按照《四库全书》的分类来的。 
 + 
 +{{:四库全书.jpeg?400|}} 
 +====== 2.经部 ======
  
 “经” 有“五经”、“九经”、“十三经”之说。“五经”指的是先秦时代《周易》、《尚书》、《诗经》、《礼》、《春秋》五种儒家经典。秦始皇焚书,除《周易》作为术数之书得以保留外,其余四种皆被焚毁。汉儒凭自己的记忆将其恢复,将其定为官学,设立“五经博士”,五经之名正式确定下来。唐代开科取士,其中“明经”科考试内容变为“九经”,即《周易》、《尚书》、《诗经》、《左传》、《礼记》、《周礼》、《孝经》、《论语》、《孟子》。南宋以后又逐步拓展为十三部儒家经典,简称“十三经”。分别是:《诗经》、《尚书》、《周礼》、《仪礼》、《礼记》、《周易》、《左传》、《公羊传》、《谷梁传》、《论语》、《尔雅》、《孝经》、《孟子》。 “经” 有“五经”、“九经”、“十三经”之说。“五经”指的是先秦时代《周易》、《尚书》、《诗经》、《礼》、《春秋》五种儒家经典。秦始皇焚书,除《周易》作为术数之书得以保留外,其余四种皆被焚毁。汉儒凭自己的记忆将其恢复,将其定为官学,设立“五经博士”,五经之名正式确定下来。唐代开科取士,其中“明经”科考试内容变为“九经”,即《周易》、《尚书》、《诗经》、《左传》、《礼记》、《周礼》、《孝经》、《论语》、《孟子》。南宋以后又逐步拓展为十三部儒家经典,简称“十三经”。分别是:《诗经》、《尚书》、《周礼》、《仪礼》、《礼记》、《周易》、《左传》、《公羊传》、《谷梁传》、《论语》、《尔雅》、《孝经》、《孟子》。
行 13: 行 46:
 {{:经.jpeg?400|}} {{:经.jpeg?400|}}
  
-===== 十三经: =====+===== 十三经 =====
  
 | **序号** | **书名**       | **年代及作者**  | **提要与导读**                                                   | **阅读** | | **序号** | **书名**       | **年代及作者**  | **提要与导读**                                                   | **阅读** |
行 30: 行 63:
 | 13   | 《孟子》   | 战国        | 《孟子》是一本记述孟子思想与言行的儒家经书,该书详实地记载了孟子的思想、言论和事迹。 | 全文 | | 13   | 《孟子》   | 战国        | 《孟子》是一本记述孟子思想与言行的儒家经书,该书详实地记载了孟子的思想、言论和事迹。 | 全文 |
  
-====== 二、史部 ======+====== 3.史部 ======
  
 史部收录史书,包括正史类、编年类、纪事本末类、杂史类、别史类、诏令奏议类、传记类、史钞类、载记类、时令类、地理类、职官类、政书类、目录类、史评类等15个大类,其中诏令奏议类又分诏令、奏议2属,传记类又分圣贤、名人、总录、杂录、别录5属,地理类又分宫殿疏、总志、都会郡县、河渠、边防、山川、古迹、杂记、游记、外记10属,职官类又分官制、官箴2属,政书类又分通制、典礼、邦计、军政、法令、考工6属,目录类又分经籍、金石2属。 史部收录史书,包括正史类、编年类、纪事本末类、杂史类、别史类、诏令奏议类、传记类、史钞类、载记类、时令类、地理类、职官类、政书类、目录类、史评类等15个大类,其中诏令奏议类又分诏令、奏议2属,传记类又分圣贤、名人、总录、杂录、别录5属,地理类又分宫殿疏、总志、都会郡县、河渠、边防、山川、古迹、杂记、游记、外记10属,职官类又分官制、官箴2属,政书类又分通制、典礼、邦计、军政、法令、考工6属,目录类又分经籍、金石2属。
行 42: 行 75:
 {{:史.jpeg?400|}} {{:史.jpeg?400|}}
  
-===== 二十四史: =====+===== 二十四史 =====
  
 | **序号** | **书名**     | **年代及作者** | **提要到与导读**                                             | **阅读** | | **序号** | **书名**     | **年代及作者** | **提要到与导读**                                             | **阅读** |
行 70: 行 103:
 | 24       | 《明史》     | 清·张廷玉等    | 记明代史事,起自明太祖洪武元年,迄于明思宗崇祯十七年,共277年的明朝历史。 | 全文     | | 24       | 《明史》     | 清·张廷玉等    | 记明代史事,起自明太祖洪武元年,迄于明思宗崇祯十七年,共277年的明朝历史。 | 全文     |
  
-===== 二十六史: =====+===== 二十六史 =====
  
 1921年,中华民国大总统徐世昌下令将《新元史》列入正史,与“二十四史”合称为“二十五史”,但学术界则一般奉《清史稿》为“二十五史”之一而摒除《新元史》,如果将两书都列入正史,则成“二十六史”。 1921年,中华民国大总统徐世昌下令将《新元史》列入正史,与“二十四史”合称为“二十五史”,但学术界则一般奉《清史稿》为“二十五史”之一而摒除《新元史》,如果将两书都列入正史,则成“二十六史”。
  
 | **序号** | **书名**   | **年代及作者** | **提要到与导读**                                             | **阅读** | | **序号** | **书名**   | **年代及作者** | **提要到与导读**                                             | **阅读** |
-| 25       | 《新元史》 | 民国·柯劭忞    | 《新元史》由中国清末民初人柯劭忞在《元史》的基础上重修而成。 | 全文     |+| 25       | 《新元史》 | 民国·柯劭忞    | 《新元史》由中国清末民初人柯劭忞在《元史》的基础上重修而成。 | 全文     |
 | 26       | 《清史稿》 | 民国·赵尔巽等  | 《清史稿》是中华民国北京政府所设清史馆纂修的清史未定稿。     | 全文     | | 26       | 《清史稿》 | 民国·赵尔巽等  | 《清史稿》是中华民国北京政府所设清史馆纂修的清史未定稿。     | 全文     |
  
-===== 其它史学经典: =====+===== 其它史籍 =====
  
 | **序号** | **书名**       | **年代及作者** | **提要到与导读**                                             | **阅读** | | **序号** | **书名**       | **年代及作者** | **提要到与导读**                                             | **阅读** |
行 91: 行 124:
 | 09       | 《史通》       | 唐·刘知几      | 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史学评论专著。                               | 全文     | | 09       | 《史通》       | 唐·刘知几      | 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史学评论专著。                               | 全文     |
 | 10       | 《文史通义》   | 清·章学诚      | 我国古代史学理论的代表性著作。                               | 全文     | | 10       | 《文史通义》   | 清·章学诚      | 我国古代史学理论的代表性著作。                               | 全文     |
-====== 三、子部 ======+====== 4.子部 ======
  
 按照《四库全书》的分类法,将中国历史上创立一种学说或建立一个学派的人物文集列入“子部”,包括哲学、宗教、科技、医、农、兵、法以及类书、杂著等诸多方面。实际上,凡经、史、集无法容纳的皆入子部,十分庞杂。 按照《四库全书》的分类法,将中国历史上创立一种学说或建立一个学派的人物文集列入“子部”,包括哲学、宗教、科技、医、农、兵、法以及类书、杂著等诸多方面。实际上,凡经、史、集无法容纳的皆入子部,十分庞杂。
行 101: 行 134:
 {{:子.jpeg?400|}} {{:子.jpeg?400|}}
  
-===== 二十六子: =====+===== 二十六子 =====
  
 | **序号** | **书名**     | **年代及作者** | **提要到与导读**                                             | **阅读** | | **序号** | **书名**     | **年代及作者** | **提要到与导读**                                             | **阅读** |
行 117: 行 150:
 | 12       | 《慎子》     | 战国           | 《慎子》是战国时期道家、法家思想家慎子所著哲学著作。『**道家**』『**法家**』 | 全文     | | 12       | 《慎子》     | 战国           | 《慎子》是战国时期道家、法家思想家慎子所著哲学著作。『**道家**』『**法家**』 | 全文     |
 | 13       | 《韩非子》   | 战国           | 是战国时期思想家、法家韩非的著作总集。『**法家**』           | 全文     | | 13       | 《韩非子》   | 战国           | 是战国时期思想家、法家韩非的著作总集。『**法家**』           | 全文     |
-| 14       | 《孙子》     | 春秋           | 又称《孙子兵法》,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兵书,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作。『**兵家**』 | 全文     |+| 14       | [[孙子兵法|《孙子》]]     | 春秋           | 又称[[孙子兵法|《孙子兵法》]],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兵书,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作。『**兵家**』 | [[孙子兵法|全文]]     |
 | 15       | 《吴子》     | 战国           | 又称《吴子兵法》,是战国时期吴起创作的军事著作。『**兵家**』 | 全文     | | 15       | 《吴子》     | 战国           | 又称《吴子兵法》,是战国时期吴起创作的军事著作。『**兵家**』 | 全文     |
 | 16       | 《吕氏春秋》 | 战国           | 又称《吕览》,是在吕不韦的主持下,集合门客们编撰的一部杂家名著。『**杂家**』 | 全文     | | 16       | 《吕氏春秋》 | 战国           | 又称《吕览》,是在吕不韦的主持下,集合门客们编撰的一部杂家名著。『**杂家**』 | 全文     |
行 132: 行 165:
  
  
-====== 四、集部 ======+====== 5.集部 ======
  
 集部收录诗文词总集和专集等,包括楚辞、别集、总集、诗文评、词曲等5个大类,其中词曲类又分词集、词选、词话、词谱词韵、南北曲5属。除了章回小说、戏剧著作之外,以上门类基本上包括了社会上流布的各种图书。就著者而言,包括妇女,僧人、道家、宦官、军人、帝王、外国人等在内的各类人物的著作。 集部收录诗文词总集和专集等,包括楚辞、别集、总集、诗文评、词曲等5个大类,其中词曲类又分词集、词选、词话、词谱词韵、南北曲5属。除了章回小说、戏剧著作之外,以上门类基本上包括了社会上流布的各种图书。就著者而言,包括妇女,僧人、道家、宦官、军人、帝王、外国人等在内的各类人物的著作。
行 138: 行 171:
 {{:集.jpeg?400|}} {{:集.jpeg?400|}}
  
-__集部要书目:__+===== 集部经典 ===== 
 + 
 +| **序号** | **书名**       | **年代及作者** | **提到与导读**                                             | **阅读** | 
 +| 01       | 《楚辞》       | 战国·屈原      | 我国最早的辞赋总集,与《诗经》并列为中国文学的两大源头。     | 全文     | 
 +| 02       | 《魏文帝集》   | 三国·曹丕      | 三国时期曹丕(公元187~公元226)的作品集。                   | 全文     | 
 +| 03       | 《陶渊明集》   | 东晋·陶洲明    | 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搜集陶渊明遗世作品,编为《陶渊明集》七卷,录一卷。 | 全文     | 
 +| 04       | 《文心雕龙》   | 南齐·刘勰      | 又称《文心》,是中国第一部系统文艺理论巨著,也是一部理论批评著作。 | 全文     | 
 +| 05       | 《诗品》       | 南梁·钟嵘      | 古代诗歌美学著作,在刘勰《文心雕龙》以后出现的一部品评诗歌的文学批评名著。 | 全文     | 
 +| 06       | 《文选》       | 南梁·萧统      | 中国现存的最早一部诗文总集,由南朝梁武帝的长子太子萧统组织文人共同编选。 | 全文     | 
 +| 07       | 《玉台新咏》   | 南梁·徐陵      | 一部汉朝至梁朝的诗歌总集,共收录汉朝至梁朝共690首诗。        | 全文     | 
 +| 08       | 《二十四诗品》 | 唐·司空图      | 唐代诗人司空图创作的一部古代诗歌美学和诗歌理论专著。         | 全文     | 
 +| 09       | 《柳宗元集》   | 唐·柳宗元      | 精选柳宗元文学性较强的诗文110余篇。                          | 全文     | 
 +| 10       | 《花间集》     | 五代十国       | 五代十国时期后蜀人赵崇祚编纂的一部词集,也是文学史上的第一部文人词选集。 | 全文     | 
 +| 11       | 《六一诗话》   | 北宋·欧阳修    | 中华民族最早的诗话,开后代诗歌理论著作新体裁。               | 全文     | 
 +| 12       | 《欧阳修集》   | 北宋·欧阳修    | 北宋大文学家欧阳修的作品集。                                 | 全文     | 
 +| 13       | 《苏轼集》     | 北宋·苏轼      | 宋代大文学家苏轼的作品集。                                   | 全文     | 
 +| 14       | 《乐府诗集》   | 北宋·郭茂倩    | 诗歌类著作,是宋代郭茂倩所编著的乐府歌辞集。                 | 全文     | 
 +| 15       | 《绝妙好词》   | 南宋·周密      | 《绝妙好词》是一本宋词的选集。                               | 全文     | 
 +| 16       | 《西厢记》     | 元·王实甫      | 元代戏曲创作的最高水平。                                     | 全文     | 
 +| 17       | 《窦娥冤》     | 元·关汉卿      | 我国古典悲剧的代表作。                                       | 全文     | 
 +| 18       | 《牡丹亭》     | 明·汤显祖      | 明朝剧作家汤显祖创作的传奇(剧本),刊行于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 | 全文     | 
 +| 19       | 《古文观止》   | 清·吴楚材      | 清代吴楚材、吴调侯于康熙三十三年选定的古代散文选本。         | 全文     | 
 +| 20       | 《全唐诗》     | 清·曹寅        | 康熙皇帝主导下,搜罗唐诗的合集。                             | 全文     | 
 +| 21       | 《六朝文絜》   | 清·许梿        | 《六朝文絜》是清代许梿编选的骈文选集。                       | 全文     | 
 +| 22       | 《唐诗三百首》 | 清·蘅塘退士    | 清代以来流传最为广泛的唐诗选集,成于乾隆年间。             | 全文     | 
 +| 23       | 《宋词三百首》 | 民国·朱孝臧    | 晚清四大词人之一的朱孝臧于1924年编定,共收宋代词人八十八家,词三百首。 | 全文     | 
 +| 24       | 《宋诗精华录》 | 民国·陈衍      | 为宋诗总集,共选诗近700首,入选作者120余人。                 | 全文     | 
 +| 25       | 《唐宋传奇集》 | 民国·鲁迅      | 主要收录了一些可以凭信的唐宋传奇故事。                       | 全文     | 
 +| 26       | 《全宋词》     | 现代·唐圭璋    | 宋词合集,共收录宋代词人1330家,词作21116首。                | 全文     | 
 + 
 +====== 6.蒙学 ====== 
 + 
 +蒙馆,又称蒙学,是指旧时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的特定场所。 
 + 
 +其传授内容主要为识字、练习写字以及背诵学习基础儒家伦理概念;其教材主要为《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以上三书合称“三百千”)、《幼学琼林》、《蒙求》、《朱子治家格言》等书籍。其学习时间无一定年限,并经常由教师个别传授。 
 + 
 +{{:蒙学.jpeg?400|}} 
 +===== 蒙学经典 ===== 
 + 
 +| **序号** | **书名**         | **年代及作者** | **提要到与导读**                                             | **阅读** | 
 +| 01       | 《三字经》       | 南宋·王应麟    | 古代广为流行的启蒙读物,与《百家姓》、《千字文》合称“三百千千”。 | 全文     | 
 +| 02       | 《百家姓》       | 北宋·佚名      | 古代广为流行的启蒙读物,与《三字经》、《千字文》合称“三百千千”。 | 全文     | 
 +| 03       | 《千字文》       | 南梁·周兴嗣    | 古代广为流行的启蒙读物,与《三字经》、《百家姓》合称“三百千千”。 | 全文     | 
 +| 04       | 《蒙求》         | 唐·李翰        | 是唐朝李翰编著的以介绍掌故和各科知识为主要内容的儿童识字课本。 | 全文     | 
 +| 05       | 《千家诗》       | 南宋·刘克庄    | 古代广为流行的启蒙读物。                                     | 全文     | 
 +| 06       | 《幼学琼林》     | 明·程登吉      | 中国古代启蒙的儿童读物,作者为明末的西昌人程登吉。           | 全文     | 
 +| 07       | 《笠翁对韵》     | 明·李渔        | 《笠翁对韵》,是明末清初著名戏曲家李渔的作品。               | 全文     | 
 +| 08       | 《增广贤文》     | 清·车万育      | 古代为人处世的经验总结。                                     | 全文     | 
 +| 09       | 《声律启蒙》     | 清·车万育      | 关于声律知识的普及读物。                                     | 全文     | 
 +| 10       | 《朱子治家格言》 | 清·朱柏庐      | 又名《治家格言》,是以家庭道德为主的启蒙教材。               | 全文     |
  
-《楚辞》、《全唐诗》、《全宋词》、《乐府诗集》、《文选》、《李太白集》、《杜工部集》、《韩昌黎集》、《柳河东集》、《白香山集》等。 
  
 如今,我们主要是遵循《四库全书》的分类,因为《四库全书》是四部分类法的集大成者,清代的乾嘉学派也是儒学发展的顶峰,当今的学者基本上是无法超越了。经史子集的四部分类法也体现了我们传统的学问体系,儒学是重中之重,专门用一部来收录,自然科学则无足轻重,只占了子部极小的部分。直到近代受到了工业文明的力量的极大的震撼,中国的自然科学才逐渐发展起来,到如今就占有了“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对人文学科的压倒性优势。 如今,我们主要是遵循《四库全书》的分类,因为《四库全书》是四部分类法的集大成者,清代的乾嘉学派也是儒学发展的顶峰,当今的学者基本上是无法超越了。经史子集的四部分类法也体现了我们传统的学问体系,儒学是重中之重,专门用一部来收录,自然科学则无足轻重,只占了子部极小的部分。直到近代受到了工业文明的力量的极大的震撼,中国的自然科学才逐渐发展起来,到如今就占有了“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对人文学科的压倒性优势。
国学经典都有哪些.1635829727.txt.gz · 最后更改: 2021/11/02 05:08 由 feet8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