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会显示出您选择的修订版和当前版本之间的差别。
两侧同时换到之前的修订记录 前一修订版 后一修订版 | 前一修订版 | ||
国学经典都有哪些 [2021/11/01 11:38] feet8396 [二、史部] |
国学经典都有哪些 [2021/11/03 12:14] (当前版本) feet8396 [二十六史] |
||
---|---|---|---|
行 1: | 行 1: | ||
国学,又称“汉学”或“中国学”。狭义的国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现在一般提到的国学,是指以先秦经典及诸子学为根基,涵盖了两汉经学、魏晋玄学、宋明理学和同时期的古诗、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与明清小说并历代史学等一套特有而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因此,广义上,中国古代和现代的文化和学术,包括历史、思想、哲学、地理、政治、经济乃至书画、音乐、术数、中医学、星相、建筑、武术等都是国学所涉及的范畴。 | 国学,又称“汉学”或“中国学”。狭义的国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现在一般提到的国学,是指以先秦经典及诸子学为根基,涵盖了两汉经学、魏晋玄学、宋明理学和同时期的古诗、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与明清小说并历代史学等一套特有而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因此,广义上,中国古代和现代的文化和学术,包括历史、思想、哲学、地理、政治、经济乃至书画、音乐、术数、中医学、星相、建筑、武术等都是国学所涉及的范畴。 | ||
- | 一般国学经典采取四部分类法,是分类大部分中国古典典籍的方法,分经、史、子、集四类,这四类基本上囊括了中国古代的所有书籍,目前的分类方法,基本是按照《四库全书》的分类来的。 | + | 早在宋朝,南宋理学家朱熹就从《礼记》中摘出《中庸》《大学》两篇分章断句,加以注释,与《论语》《孟子》合为“四书”。 |
- | ====== 一、经部 ====== | + | 而在汉以前,就有了孔子删定的“六经”:《诗》,《书》, |
+ | |||
+ | 这就是四书五经的由来。 | ||
+ | |||
+ |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的诸多文学作品当中,四书五经占据着相当重要的位置。四书五经详细的记载了我国早期思想文化发展史上政治、军事、外交、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史实资料以及孔孟等思想家的重要思想。 | ||
+ | |||
+ | 由于朱熹注释的《四书》既融会了前人的学说,又有他自己的独特见解,切于世用;又由于以程颢、程颐兄弟和朱熹为代表的“程朱理学”地位的日益上升,所以,朱熹死后,朝廷便将他所编定注释的《四书》审定为官书,从此盛行起来,到元代延佑年间(1314年—1320年)恢复科举考试,正式把出题范围限制在朱注《四书》之内。明、清沿袭元制,衍出“八股文”考试制度,题目也都是出自朱注《四书》。《四书》不仅是儒学经典,还是每个读书人的必读书。在近代,《四书》还被编入小学、中学教科书。 | ||
+ | |||
+ | ====== | ||
+ | |||
+ | {{: | ||
+ | ===== 四书 ===== | ||
+ | |||
+ | | **序号** | **书名** | **年代及作者** | **提要到与导读** | ||
+ | | 01 | 《大学》 | 春秋 | ||
+ | | 02 | 《中庸》 | 战国 | ||
+ | | 03 | 《论语》 | 春秋 | ||
+ | | 04 | 《孟子》 | 战国 | ||
+ | |||
+ | ===== 五经 ===== | ||
+ | |||
+ | | **序号** | **书名** | **年代及作者** | **提要到与导读** | ||
+ | | 01 | 《诗经》 | 周 |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录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 | 全文 | ||
+ | | 02 | 《尚书》 | 春秋 | ||
+ | | 03 | 《礼记》 | 战国 | ||
+ | | 04 | 《周易》 | 西周·姬昌 | ||
+ | | 05 | 《春秋》 | 春秋 | ||
+ | |||
+ | 到了乾隆时期,在乾隆帝的主持下,由纪昀等360多位高官、学者编撰,3800多人抄写,耗时十三年编成了我国现存最大的一部官修丛书《四库全书》,据文津阁藏本,共收录3462种图书,共计79338卷(相当于《永乐大典》的3.5倍),36000余册,约八亿字。 | ||
+ | |||
+ | 因此目前国学经典常常沿用《四库全书》的分类方法,采取四部分类法,是分类大部分中国古典典籍的方法,分经、史、子、集四类,这四类基本上囊括了中国古代的所有书籍,目前的分类方法,基本是按照《四库全书》的分类来的。 | ||
+ | |||
+ | {{: | ||
+ | ====== 2.经部 ====== | ||
“经” 有“五经”、“九经”、“十三经”之说。“五经”指的是先秦时代《周易》、《尚书》、《诗经》、《礼》、《春秋》五种儒家经典。秦始皇焚书,除《周易》作为术数之书得以保留外,其余四种皆被焚毁。汉儒凭自己的记忆将其恢复,将其定为官学,设立“五经博士”,五经之名正式确定下来。唐代开科取士,其中“明经”科考试内容变为“九经”,即《周易》、《尚书》、《诗经》、《左传》、《礼记》、《周礼》、《孝经》、《论语》、《孟子》。南宋以后又逐步拓展为十三部儒家经典,简称“十三经”。分别是:《诗经》、《尚书》、《周礼》、《仪礼》、《礼记》、《周易》、《左传》、《公羊传》、《谷梁传》、《论语》、《尔雅》、《孝经》、《孟子》。 | “经” 有“五经”、“九经”、“十三经”之说。“五经”指的是先秦时代《周易》、《尚书》、《诗经》、《礼》、《春秋》五种儒家经典。秦始皇焚书,除《周易》作为术数之书得以保留外,其余四种皆被焚毁。汉儒凭自己的记忆将其恢复,将其定为官学,设立“五经博士”,五经之名正式确定下来。唐代开科取士,其中“明经”科考试内容变为“九经”,即《周易》、《尚书》、《诗经》、《左传》、《礼记》、《周礼》、《孝经》、《论语》、《孟子》。南宋以后又逐步拓展为十三部儒家经典,简称“十三经”。分别是:《诗经》、《尚书》、《周礼》、《仪礼》、《礼记》、《周易》、《左传》、《公羊传》、《谷梁传》、《论语》、《尔雅》、《孝经》、《孟子》。 | ||
行 13: | 行 46: | ||
{{: | {{: | ||
- | ===== 十三经: ===== | + | ===== 十三经 ===== |
| **序号** | **书名** | | **序号** | **书名** | ||
行 30: | 行 63: | ||
| 13 | 《孟子》 | | 13 | 《孟子》 | ||
- | ====== | + | ====== |
史部收录史书,包括正史类、编年类、纪事本末类、杂史类、别史类、诏令奏议类、传记类、史钞类、载记类、时令类、地理类、职官类、政书类、目录类、史评类等15个大类,其中诏令奏议类又分诏令、奏议2属,传记类又分圣贤、名人、总录、杂录、别录5属,地理类又分宫殿疏、总志、都会郡县、河渠、边防、山川、古迹、杂记、游记、外记10属,职官类又分官制、官箴2属,政书类又分通制、典礼、邦计、军政、法令、考工6属,目录类又分经籍、金石2属。 | 史部收录史书,包括正史类、编年类、纪事本末类、杂史类、别史类、诏令奏议类、传记类、史钞类、载记类、时令类、地理类、职官类、政书类、目录类、史评类等15个大类,其中诏令奏议类又分诏令、奏议2属,传记类又分圣贤、名人、总录、杂录、别录5属,地理类又分宫殿疏、总志、都会郡县、河渠、边防、山川、古迹、杂记、游记、外记10属,职官类又分官制、官箴2属,政书类又分通制、典礼、邦计、军政、法令、考工6属,目录类又分经籍、金石2属。 | ||
行 42: | 行 75: | ||
{{: | {{: | ||
- | ===== 二十四史: ===== | + | ===== 二十四史 ===== |
| **序号** | **书名** | | **序号** | **书名** | ||
行 70: | 行 103: | ||
| 24 | 《明史》 | | 24 | 《明史》 | ||
- | ===== 二十六史: ===== | + | ===== 二十六史 ===== |
1921年,中华民国大总统徐世昌下令将《新元史》列入正史,与“二十四史”合称为“二十五史”,但学术界则一般奉《清史稿》为“二十五史”之一而摒除《新元史》,如果将两书都列入正史,则成“二十六史”。 | 1921年,中华民国大总统徐世昌下令将《新元史》列入正史,与“二十四史”合称为“二十五史”,但学术界则一般奉《清史稿》为“二十五史”之一而摒除《新元史》,如果将两书都列入正史,则成“二十六史”。 | ||
| **序号** | **书名** | | **序号** | **书名** | ||
- | | 25 | 《新元史》 | 民国·柯劭忞 | + | | 25 | 《新元史》 | 民国·柯劭忞 |
| 26 | 《清史稿》 | 民国·赵尔巽等 | | 26 | 《清史稿》 | 民国·赵尔巽等 | ||
- | ===== 其它史学经典: | + | ===== 其它史籍 ===== |
| **序号** | **书名** | | **序号** | **书名** | ||
行 91: | 行 124: | ||
| 09 | 《史通》 | | 09 | 《史通》 | ||
| 10 | 《文史通义》 | | 10 | 《文史通义》 | ||
- | ====== | + | ====== |
- | 子部收录诸子百家著作和类书,包括儒家类、兵家类、法家类、农家类、医家类、天文算法类、术数类、艺术类、谱录类、杂家类、类书类、小说家类、释家类、道家类等14大类,其中天文算法类又分推步、算书2属,术数类又分数学、占侯、相宅相墓、占卜、命书相书、阴阳五行、杂技术7属,艺术类又分书画、琴谱、篆刻、杂技4属,谱录类又分器物、食谱、草木鸟兽虫鱼3属,杂家类又分杂学、杂考、杂说、杂品、杂纂、杂编6属,小说家类又分杂事、异闻、琐语3属。 | + | 按照《四库全书》的分类法,将中国历史上创立一种学说或建立一个学派的人物文集列入“子部”,包括哲学、宗教、科技、医、农、兵、法以及类书、杂著等诸多方面。实际上,凡经、史、集无法容纳的皆入子部,十分庞杂。 |
+ | |||
+ | 《四库全书》子部下有儒家、兵家、法家、农家、医家、天文算法、术数、艺术、谱录、杂家、类书、小说家、释家、道家十四类,总收典籍930部,17566卷。 | ||
+ | |||
+ | “子”类书籍坊间出版过《十子全书》、《二十二子》,其中以上个世纪二十年代世界书局出版的《诸子集成》最为完备,其中收录老子、庄子等二十六子,多用清儒校本。二十六子典籍为:《论语》、《孟子》、《荀子》、《老子》、《庄子》、《列子》、《墨子》、《晏子》、《尹文子》、《管子》、《商君书》、《慎子》、《韩非子》、《孙子》、《吴子》、《吕氏春秋》、陆贾《新语》、刘安《淮南子》、桓宽《盐铁论》、扬雄《法言》、王充《论衡》、荀悦《申鉴》、王符《潜夫论》、葛洪《抱朴子》、刘义庆《世说新语》、颜之推《颜氏家训》。 | ||
{{: | {{: | ||
- | __子部重要书目:__ | + | ===== 二十六子 ===== |
- | 《老子》、《墨子》、《列子》、《庄子》、《孙子》、《荀子》、《韩非子》、《管子》、《尹文子》、《慎子》、《淮南子》、《抱朴子》、《孟子》、《公孙龙子》、《艺文类聚》有情。 | + | | **序号** | **书名** |
+ | | 01 | ||
+ | | 02 | ||
+ | | 03 | ||
+ | | 04 | 《老子》 | ||
+ | | 05 | ||
+ | | 06 | 《列子》 | ||
+ | | 07 | 《墨子》 | ||
+ | | 08 | 《晏子》 | ||
+ | | 09 | 《尹文子》 | ||
+ | | 10 | 《管子》 | ||
+ | | 11 | 《商君书》 | ||
+ | | 12 | 《慎子》 | ||
+ | | 13 | ||
+ | | 14 | [[孙子兵法|《孙子》]] | 春秋 | ||
+ | | 15 | 《吴子》 | ||
+ | | 16 | 《吕氏春秋》 | 战国 | ||
+ | | 17 | 《新语》 | ||
+ | | 18 | ||
+ | | 19 | 《盐铁论》 | ||
+ | | 20 | 《法言》 | ||
+ | | 21 | 《论衡》 | ||
+ | | 22 | 《申鉴》 | ||
+ | | 23 | 《潜夫论》 | ||
+ | | 24 | ||
+ | | 25 | ||
+ | | 26 | 《颜氏家训》 | 南北朝 | ||
- | ====== | + | |
+ | ====== | ||
集部收录诗文词总集和专集等,包括楚辞、别集、总集、诗文评、词曲等5个大类,其中词曲类又分词集、词选、词话、词谱词韵、南北曲5属。除了章回小说、戏剧著作之外,以上门类基本上包括了社会上流布的各种图书。就著者而言,包括妇女,僧人、道家、宦官、军人、帝王、外国人等在内的各类人物的著作。 | 集部收录诗文词总集和专集等,包括楚辞、别集、总集、诗文评、词曲等5个大类,其中词曲类又分词集、词选、词话、词谱词韵、南北曲5属。除了章回小说、戏剧著作之外,以上门类基本上包括了社会上流布的各种图书。就著者而言,包括妇女,僧人、道家、宦官、军人、帝王、外国人等在内的各类人物的著作。 | ||
行 107: | 行 171: | ||
{{: | {{: | ||
- | __集部重要书目:__ | + | ===== 集部经典 ===== |
+ | |||
+ | | **序号** | **书名** | ||
+ | | 01 | 《楚辞》 | ||
+ | | 02 | 《魏文帝集》 | ||
+ | | 03 | 《陶渊明集》 | ||
+ | | 04 | 《文心雕龙》 | ||
+ | | 05 | 《诗品》 | ||
+ | | 06 | 《文选》 | ||
+ | | 07 | 《玉台新咏》 | ||
+ | | 08 | 《二十四诗品》 | 唐·司空图 | ||
+ | | 09 | 《柳宗元集》 | ||
+ | | 10 | 《花间集》 | ||
+ | | 11 | 《六一诗话》 | ||
+ | | 12 | 《欧阳修集》 | ||
+ | | 13 | 《苏轼集》 | ||
+ | | 14 | 《乐府诗集》 | ||
+ | | 15 | 《绝妙好词》 | ||
+ | | 16 | 《西厢记》 | ||
+ | | 17 | 《窦娥冤》 | ||
+ | | 18 | 《牡丹亭》 | ||
+ | | 19 | 《古文观止》 | ||
+ | | 20 | 《全唐诗》 | ||
+ | | 21 | 《六朝文絜》 | ||
+ | | 22 | 《唐诗三百首》 | 清·蘅塘退士 | ||
+ | | 23 | 《宋词三百首》 | 民国·朱孝臧 | ||
+ | | 24 | 《宋诗精华录》 | 民国·陈衍 | ||
+ | | 25 | 《唐宋传奇集》 | 民国·鲁迅 | ||
+ | | 26 | 《全宋词》 | ||
+ | |||
+ | ====== 6.蒙学 ====== | ||
+ | |||
+ | 蒙馆,又称蒙学,是指旧时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的特定场所。 | ||
+ | |||
+ | 其传授内容主要为识字、练习写字以及背诵学习基础儒家伦理概念;其教材主要为《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以上三书合称“三百千”)、《幼学琼林》、《蒙求》、《朱子治家格言》等书籍。其学习时间无一定年限,并经常由教师个别传授。 | ||
+ | |||
+ | {{: | ||
+ | ===== 蒙学经典 ===== | ||
+ | |||
+ | | **序号** | **书名** | ||
+ | | 01 | 《三字经》 | ||
+ | | 02 | 《百家姓》 | ||
+ | | 03 | 《千字文》 | ||
+ | | 04 | 《蒙求》 | ||
+ | | 05 | 《千家诗》 | ||
+ | | 06 | 《幼学琼林》 | ||
+ | | 07 | 《笠翁对韵》 | ||
+ | | 08 | 《增广贤文》 | ||
+ | | 09 | 《声律启蒙》 | ||
+ | | 10 | 《朱子治家格言》 | 清·朱柏庐 | ||
- | 《楚辞》、《全唐诗》、《全宋词》、《乐府诗集》、《文选》、《李太白集》、《杜工部集》、《韩昌黎集》、《柳河东集》、《白香山集》等。 | ||
如今,我们主要是遵循《四库全书》的分类,因为《四库全书》是四部分类法的集大成者,清代的乾嘉学派也是儒学发展的顶峰,当今的学者基本上是无法超越了。经史子集的四部分类法也体现了我们传统的学问体系,儒学是重中之重,专门用一部来收录,自然科学则无足轻重,只占了子部极小的部分。直到近代受到了工业文明的力量的极大的震撼,中国的自然科学才逐渐发展起来,到如今就占有了“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对人文学科的压倒性优势。 | 如今,我们主要是遵循《四库全书》的分类,因为《四库全书》是四部分类法的集大成者,清代的乾嘉学派也是儒学发展的顶峰,当今的学者基本上是无法超越了。经史子集的四部分类法也体现了我们传统的学问体系,儒学是重中之重,专门用一部来收录,自然科学则无足轻重,只占了子部极小的部分。直到近代受到了工业文明的力量的极大的震撼,中国的自然科学才逐渐发展起来,到如今就占有了“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对人文学科的压倒性优势。 |